导师团队

基地介绍

基地名称:山东侨乡集团

基地资质: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研学产品:山东省研学线路创新产品《解语海天 合学与行》

基地资源:中国江北最大的近海观光豪华游轮---“侨乡号”,侨乡大学堂,侨乡大食堂,侨乡美术馆,侨乡健行教育培训学校,侨乡北竹岛互助关爱中心等。

基地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海滨北路101-2号侨乡号码头

研学电话:0631-5321071

研学产品

课程综述

“解语海天 合学与行”课程,是为广大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海洋主题研学产品,学生是海洋课堂上的主导者。该课程以“公祭甲午魂 梦圆大海上”为主题,依托甲午故地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威海湾得天独厚的海洋条件,以培养家国情怀为主线,旨在通过涵养海洋情操、探索海洋奥秘等途径,彰显莘莘学子“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襟,从而实现“以海育人”的研学目的。

课程特色

资源独特

“侨乡号”靠泊在威海湾畔,处于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 “侨乡号”是我国第一艘由国人自行建造的5000吨级的豪华海上游轮,载客量500人,共4层,顶层是全景式观景平台,其余三层还设有多功能教室、互动体验室、餐厅、客房等配套设施,研学环境优良。 “侨乡号”作为中国江北最大的近海观光游轮,目前已开通威海湾至刘公岛、鸡鸣岛、海驴岛、成山头等海上航线。“悦海立人”,该课程所展示的“扬波大海 走向深蓝”海洋教育主题,堪称深化蓝色家园理念,培育家国情怀教育的“一堂好课”。

体系完整

该课程按照“备航—航海—耕海”的研学流程,设置“同舟共济、扬帆大海、耕海牧渔“三大研学板块和数个互动专题,通过“祭日、祭海、祭忠魂”等重要环节,追求“航行中开启蓝色视角,富有仪式感的体验中凝聚起蓬勃朝气”的特色研学效果,实现“树人立新 谋海济国”的研学目的,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精致研学产品成就典范。

意义重大

“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201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强调


“海洋教育 国之大事”
早在2014年4月,中宣部就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公祭甲午魂 梦圆大海上”课程适合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各阶段学生,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以海育人、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课程构建

充分运用“侨乡号”独具特色的研学环境,围绕海洋课程的主题、对象、目标、形式、评价等方面展开。


主题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公祭甲午魂,圆梦大海上”旨在通过聚焦国人跋涉海洋征程的民族气节,透视海上丝绸之路的蓝色视角,定格捍卫海洋主权的使命担当,从而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将自己蓬勃的青春梦想与“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伟大梦想一起“同频共振”,用青春和行动来诠释海洋的博大与海权的尊严。

对象

大中小学生

目标




安排




形式



评价

通过自评、互评等教育的引领,科学评价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成效,让评价贯穿研学前、中、后全段,逐步形成完善研学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即课程学习目标,在每个阶段前都让学生知晓并努力去做;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小组成员、老师和家长;评价维度涵盖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等人格层面和解决问题、动手探索等能力层面。

课程内容




综合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威海生物》、《威海地理》、《北洋海军兴衰的见证地》、《悠久灿烂的文化遗址》、《别具风味的民俗风情》、《浅海生物》、《海水养殖生物》、《和谐家园》、《多彩的海岸》等课程,综合中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地理》、《历史》、《生物》、《美术》、《音乐》、《科学》等教科书中,关于海洋文化、海洋民俗、海洋科技、海洋国防、海洋权益、海洋经济、海洋环保、海洋运动、海洋艺术等领域的具体内容,即景演绎祭日、祭海、祭甲午等极赋仪式感的互动活动,实景体验航海、海钓、海捕、海养、赶海、踏浪等弄潮大海的生动实践,实现“研中行、行中乐、乐中思、思中学”的研学效果。

The First Part

第一板块 - 同舟共济


研学结合点

中小学教科书中,《只有一个地球》、《大洲和大洋》、《我的祖国多辽阔》、《蓝色的家园一海洋教育篇》、《祖国多么广大》、《多彩的海岸》、《元朝海上交通路线》、《航海家的发现》、《天气与气候》等课程,潜移默化“走向深蓝”理念,将海洋梦的基因植根于充满朝气活力的美好年华里。

研学问题

备航。学习使用海图,了解相应的航海技能,熟悉相关的应急预案,掌握游轮驶达海域的资源特色,探秘黄渤海乃至全国海岸线特点,制定航行计划。

研学形式

学生主导海洋课堂。班集体在研学导师指导下完成组建、授受队旗后,由竞选产生的班委成员组织“备航”。流程包括命名航海小组,配发职务徽标,组织学习航海常识,研讨航行计划。

研学价值

凝聚团队力量,锤炼协作精神,拓展蓝色视角。“同舟共济”,旨在以自由洒脱的蓝色旋律,谱写“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青春乐章。
The Second Part

第二板块 - 扬帆大海


研学结合点

中小学教科书中,《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秦始皇东巡》、《秦统一中国》、《隋炀帝派人三赴琉球》、《宋代造船》、《戚继光抗倭》、《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兴衰的见证地》、《不能忘记的屈辱》、《难忘的一课》、《钓鱼岛》、《美丽的宝岛台湾》、《悠久灿烂的文化遗址》、《志在天涯守海疆》、《别具风味的民俗风情》等经典篇章,清晰勾画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三百万多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洋大国,闯海筑梦的真实传奇。

研学问题

祭日、祭海、祭甲午。班委组织各航海小组,按照祭典活动剧本,定位角色,选择道具,熟悉流程,分工协作,倾情演绎。

研学形式

航海途中,以侨乡号游轮太阳文化节为蓝本,在《史记》记载的“日神所居之地”、秦皇汉武千古帝王御驾亲临的成山,在“天尽头”水域,倾情演绎“拜祭日主”盛典。毗邻黄渤海分界线,沿袭胶东沿海的民间习俗,面朝大海行叩拜礼,推陈出新“祭海”仪式,传承渔家传统文化。在刘公岛前,定远舰自爆处,举行庄严的公祭仪式,通过唱国歌、默哀、研学导师领颂和平宣言、鸣响汽笛、学员将现场自制的心愿贝壳抛向大海等环节,缅怀英烈,激发爱国情怀。

研学价值

庄重的仪式感,有益于莘莘学子通过创新角色,凝聚起蓬勃朝气,启迪青春梦想;发散性思维模式,有助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释放潜能,激发寻梦热情。“扬帆大海”,旨在以一曲华夏儿女扬帆出海、大海逐梦的壮丽颂歌,为每个青春梦想平添一份情怀、注入一份豪情。
The Second Part

第三板块 - 耕海牧渔

研学结合点

中小学教科书中,《渔民在捕鱼》、《乡村居民与环境》、《海洋生物的呼吸》、《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水圈》、《海洋生物的拼摆》、《“贝”的故事》、《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浅海生物》、《海水养殖生物》、《海市蜃楼》、《和谐家园》、《倡导低碳生活》等文章,用海洋对华夏民族慷慨馈赠的海量数据,丰富了浩瀚的大海是人类通往现代社会必由之路概念的内涵。

研学问题

大海弄潮。学习使用专用工具海捕贝类、鱼类、藻类等海产品;学习制作贝雕、海洋生物标本;学习藻类种植、海洋生物养殖技术;了解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及特性。

研学形式

在海上乐园,以水上平台、沙滩游乐设施等器材为道具,组织开展海洋闯关游戏,锻炼孩子们团结拼搏的进取精神。在海边沙滩,挖蛤、捡波螺、捉螃蟹、钓小鱼、捡贝壳,将自己收获的“战利品”,加工制作成贝雕、标本等手工艺品,体验赶小海的乐趣;乘船出海,置身海洋牧场,亲手种植藻类、养殖海洋生物,耕耘蓝色阡陌,分享劳动果实。

研学价值

中小学教科书中,《渔民在捕鱼》、《乡村居民与环境》、《海洋生物的呼吸》、《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水圈》、《海洋生物的拼摆》、《“贝”的故事》、《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浅海生物》、《海水养殖生物》、《海市蜃楼》、《和谐家园》、《倡导低碳生活》等文章,用海洋对华夏民族慷慨馈赠的海量数据,丰富了浩瀚的大海是人类通往现代社会必由之路概念的内涵。


研学感悟

2021-12-22

张晓明

感受海洋魅力,研学体验人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茫茫大海与天相接,在这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人都显得渺小。行走的梦想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21-12-13

温丽霞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难免让人想念,这次的研学之旅也是一样,就像划过天地的刹那火焰,惊鸿一般短暂却如夏花一般绚烂。本次活动中,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多种海洋生物,零距离触摸陆地生物,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奥妙。

发表感悟